我们对“低生育、老龄化”有太多的误解
关注智本社视频号,每天(工作日)18:00-19:00,《清和直播间》,清和社长直播,分析当日财经话题和经济走势。
各位社友好!欢迎来到清和直播间,我是清和。今天是第十二期,我们一起讲讲低生育和老龄化的话题。
这个话题大家很感兴趣,也有很多误解,随便一点风吹草动都能上热搜。
前两天,新浪微博有一个热搜,叫“专家称女性独立的副作用是生育下降”。
这个话引起了很大的争议,很多女性就不满意了,“专家,生不生孩子跟你没关系”,“别总把生不出韭菜这锅甩给我们女人”,
这个专家就是人口专家梁建章。但是,我查了一下原文,其实这条微博是断章取义了。在接受《中国企业家》杂志专访时,梁建章的原文原话是:
“少子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女性的独立,生孩子的机会成本很高,也会影响职业发展。但如果把女性平权做好,并且给予很好的生育福利,就能同时提升女性地位和生育率。”
他们做了一个相关性分析,只要生育福利做得好,女性独立不一定会导致生育率下降,还可能上升。大致是这样的意思。
尽管如此,因为生育这个话题太敏感,谁都有发言权,梁建章的很多观点还是争议比较大。
梁建章,是携程的创始人。后来把携程做到行业第一后实在太寂寞了,这位学霸就去美国读了经济学博士,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。
他先到斯坦福大学,然后转到芝加哥大学经济系,跟着贝克尔研究人口问题。学成回国后,梁建章一直在积极的呼吁放开生育,同时一直鼓励生育。为了“催生”,他可以说是操碎了心。他建议发生育补贴、购房补贴、增加产假、建托儿所等等办法,来提高生育率。所以,梁建章也被人们称为“催生专家”。
在经济学界,像梁建章这种,既是专业的经济学家,又是成功的企业家,确实非常少。客观上说,梁建章呼吁放开生育,呼吁提高生育福利,这些都是对的,对我们个人都是有利的。只是他执着于提高生育率,让很多年轻人感觉不舒服。
低生育、老龄化,是我们国家,还有很多国家,正在面临一种社会现象。我们正在进入“人达峰”,总和生育率现在跌到1.07左右,低于多数国家,比很多发达国家还低。
再看老龄化,60岁及以上的老人2.67亿,占比18.9%。我们国家的老龄化正在加速,速度要比很多发达国家快、比日本还快。2035年,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,占比将超过30%。
我们对“低生育、老龄化”有哪些误解?
现在,低生育和老龄化,很多人把它定义为“危机”,叫“人口危机”。
这里面,其实有很多误解,很多人关注的重点和方向是错误的。
为什么这么说?
很多人只是看数据,生育率下降了,干活的人减少了,同时老年人增加了,需要供养的人多,经济增速下滑,养老负担很重,这个国家没前途了。然后,举例说,日本怎么样、怎么样,教训深刻。
很多经济学家把低生育、老龄化视为一种“坏的东西”,视为一种风险、危机。就像前两天我讲的,很多经济学家把价格下跌、通缩、经济危机视为“坏的东西”。他们喜欢价格一直上涨、喜欢只赚钱不赔钱的市场,喜欢经济一直繁荣,还喜欢你们一直生孩子。结果,人财两旺,皆大欢喜。
其实,这个关注方向是错的、观点也是错的。
低生育,是一个结果。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?从全球范围来看,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,最后形成了这种结果。生育也是一种经济行为,生育市场也是一种自发秩序,高生育、低生育都是生育市场的结果。
如果低生育是问题,那么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的选择,不就有问题了吗?如果这个逻辑是对的,那么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做选择,那就是错的。
所以,这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。200多年前,斯密就说过:“每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做出的判断,会大大优于任何政治家或立法者能够为他做出的判断”。这就是经济学的逻辑。
经济学的逻辑不是说,不生孩子是对的,生孩子是不对的,也不是说每个人自己做的决策都是对的。而是什么呢?而是,每个人自由选择的这种机制是最优的,这种机制是最有效率的。
每个人、每个家庭,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选择生不生孩子、什么时候生孩子、生几个孩子。每个人、每个家庭,享受孩子带来所有的幸福、快乐、效用,同时承担一切烦恼、痛苦、成本和风险。
再看老龄化。有些经济学家把老龄化也视为一种“坏的东西”,视为一种风险、危机。你看,老龄化来了,人口红利消失了,出口赚得外汇就减少了,消费也下降了,这个国家就没有活力了。这多可怕。
这种想法很普遍,但是很平庸、也是错误的。老龄化,怎么来的?
古代社会有没有老龄化,没有,多数人三四十岁就死了,没有哪个朝代有老龄化的烦恼。老龄化,只有现代社会才有,只有一个国家经济进步、温饱解决、医疗技术更好,人的寿命才更长,这个社会才能进入老龄化。如果把老龄化视为“坏的东西”,不就等于说老年人没有用、是社会的负担吗?所以,老龄化,不是“坏的东西”,不是风险、危机,而是社会文明的表现、经济发展的结果。
以上这些都是低生育、老龄化的误解,比较普遍性的误解。我们要把微观经济学学好,把经济学原理学好,不能只看表面、只看数据、只看经验,而忽视逻辑。
低生育、老龄化,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这六点
那么,正解是什么呢?我们该如何认识低生育、老龄化,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什么呢?
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重点。关于低生育、老龄化,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以下几点:
第一点,关注我们个人的生育权。
有人说,我不生,我生一个就够了,放开二胎、三胎都跟我没关系。其实不是,生不生是一回事,有没有权利生是另外一回事。
我们需要关注个人的生育权。为什么呢?
现在人口结构的问题其实就跟生育被干预有关系。1963年到1975年是人口出生高峰期,然后他们的下一代80后、95前也是出生的第二波高峰期,接下来就是孙辈了,2012年到2019年也是一波出生高峰期。所以,80后前后两代加起来,三代人都是非常辛苦的、都非常的卷。你看,现在网上很少看到80后在说话,他们是中国第一代网民,但是现在不说话了,为什么?都在忙着还房贷、忙着鸡娃。
生育被干预,容易出问题。生育也是一种市场,干预生育市场,干预人口的供给、干预生育的价格和成本,会有什么问题?人口出现严重的结构性,扭曲了人口的自然演化,容易出现生育悬崖,要不人口突然大增,要不人口突然断崖。
所以,生育权需要回归到家庭、个人身上,这是一项基本权利。生不生、什么时候生、生几个,要我们个人自由决定,这是最优的制度。
这里,我需要再说明一下,我们说自由决策的这种制度是最优的,但不是说,每一个人、每一个决定都是对的。自由决策是一种竞争机制,每个人在这种机制下竞争,对自己生孩子的行为负责,享受孩子带来的幸福,同时也承担一切成本和风险。
第二点,我们需要关注的是,哪些不合理的因素增加了我们的生育成本,让个人想生但不敢生。
这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,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。比如说,假如你想生孩子,但是考虑到学位房太贵、教育成本太高,就不敢生了。那么,学位房太贵、教育成本太高,是什么原因?是市场的因素,还是一些额外的因素?
我们要重点解决的是市场之外的因素。比如,有没有因素扭曲了房价,比如土地供应、货币超发、不允许开发商降价,是不是抬高了房价。又如,公共教育资源投入是不是太少,是不是不平衡,好的学校上不了,上差的学校不得不上课外辅导班,又增加了补课费。再如,是不是商品房和学位挂钩,好的学位房价格很贵,买不起房就上不了好学校。
还有哪些额外的因素,增加了我们的生育成本、教育成本的?加班,算不算?劳工保护的问题,是不是?生育假太少、生育保险太少?城市规划不合理、公共交通投入不足,通勤成本太高,每天上班来回奔波太辛苦。
有些人说,即使把生育成本和教育成本降下来,我也不生,打死我也不生二胎。这没关系,这是个人选择。我这里要解决的是生育和教育的额外成本,把额外成本降低了,生不生都是个人的事情。
第三点,需要重点关注的是,生育补贴和家庭福利。
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呼吁,增加生育补贴,用各种方式增加生育补贴。
不过,有人会说,生育不是个人的事情吗?你增加生育补贴,相当于鼓励生育,这不就是干预生育了吗?有些人还很讨厌生育补贴,他们认为,用生育补贴吸引我生孩子,给我补贴我也不生,你们把钱发给了那些生孩子家庭,对我是不公平的。还有人说,法国、德国给了这么多生育补贴,生育率不也很低吗?
从逻辑的角度来看,是不需要增加生育补贴的,不能人为降低生育成本,鼓励生育、干预市场。但是,这里提倡生育补贴,主要是从现实出发。两个原因:一是上讲到的额外生育和教育成本,不太容易减少,现在的生育教育成本太高了,生育补贴相当于做一个平衡。二是我们现在的家庭福利太少了,可以通过生育补贴来增加家庭福利,尤其是要大幅度提高生育保险,增加保障房、廉租房的供应,同时配套还需要学校。
至于有生育补贴,你生不生,那就是自己的选择,但是这项家庭福利要有,要大幅度增加。
第四点,我们那需要关注的是,公共教育投入及资源的平衡。
公共教育投入更多、资源更加平衡,可以降低生育教育成本。这里,我重点讲的是,在低生育时代,儿童减少,但是公共教育费用不能减少,而且还要增加,公共教育资源要更加平衡。
在低生育时代,最可怕的事情是,人生的少,教育还没教育好,没有竞争力,生存艰难。以前靠人口规模,以后靠人力资本,要大幅度提升教育水平,充分激发小孩的多样性天赋。
第五点,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养老金、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,以及养老院等养老相关的基础设施。
老龄化真正的挑战是什么呢?真正的挑战就是政府的公共养老金不足。这是我们真正要关注的问题。现在世界各国,日本、英国、美国都面临养老和医疗的问题。
公共养老金制度,是一种公共用品,缺乏价格机制,效率不足,还可能沦为公地悲剧。比如,每个人都反对退休时间推迟,哪个国家都反对,都很难延迟。为什么?每个人都想早点退休,早点拿养老金,多拿几年养老金。每个人都不想吃亏,晚一点退休,少拿几年养老金。最要命的是失业的老年人,他找不到工作,也还拿不到养老金。
那怎么办呢?
政府就要未雨绸缪。在工业化时代,在人口红利期,养老压力不大,大家都拼命赚钱、纳税,政府可以多投资一些基建,但是不能把钱都花完了,更不能欠一大堆债。等到老龄化阶段,很多人都退休了,未富先老,没有养老金,那就麻烦了。
我之前说过,中国正在进入瓦格纳加速期,工业化基本结束,基建也建的差不多了,老龄化正在加速,政府的财政支出方向要从基建投资转向家庭福利,尤其是要增加养老金、医疗保险、生育和教育福利,还要增加养老院等老年人的基础设施。
养老金怎么解决?国有资产注入社保基金
但是,现在的难题是未富先老、债台高筑,很多省份的养老金不足,地方政府还欠一大堆债。怎么办?
我之前讲过,划拨国有资产注入社保基金,大幅度提高农村家庭的养老金额度。
为什么要划拨国有资产注入社保基金?
原因有两个:
一是国有企业的社保基金存在历史“欠费”。以前的国有企业员工是没有社保的,但是他们退休后有退休金。国家社保基金成立时,很多国企员工建立了社保账户,但是国有企业没有缴纳足够的保费。这就是形成了一笔巨大的“欠费”,这笔“欠费”,靠后来的年轻人缴纳的社保、税收来填补。现在国有企业要把这笔欠费补上。
第二个原因是,国有企业的使命。国有企业,为什么而存在?它的目的是什么?价值是什么?使命是什么?如果国企定位为市场企业,比如那些上市公司,那么,国企就需要打破垄断,跟民营企业一起竞争。如果国企定位为服务于民生,那么国企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要下降,利润要上缴,资产要充实社保基金,这才叫服务于民生。不能赚钱的时候说是国计民生,要出钱的时候就说是市场企业,不能什么好处都占。
现在政府的意思是要求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,这些年的比例在增加,除了国企,确实没有太多资产可以注资。
第六要关注的是,产业变迁和基础科研投资。
当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,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和产业的变化,经济增速可能会下降,婴儿、儿童产业的市场规模可能会下降,出口制造业的规模也可能会下降,银发经济规模会增加。是不是说老龄化社会就没前途?
其实不是。当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,经济的发展、企业的发展、个人的发展,就更加考验硬实力,什么是硬实力?知识创新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,就是硬实力。其实,任何产业,只要技术创新,都还有机会。
所以,这个时候,政府需要大力投资基础教育和基础科研。像日本在泡沫危机之后,人口快速老龄化,日本政府就大规模投资基础科研,帮助日本企业向核心技术领域转型,现在日本企业的科技竞争力非常强。
好的,到这里,我一个总结,关于低生育、老龄化,我们有很多误区、误解。不要把低生育、老龄化定义为负面的东西,它不是风险、不是危机。不要过度关注老龄化后,经济增长下降,那个国家没前途。
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上面这六点:第一,个人的生育权;第二,哪些不合理的因素增加了我们的生育成本,要去除;第三,生育补贴和家庭福利;第四,增加公共教育投入及资源平衡;第五,增加养老金、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,以及养老院等养老相关的基础设施;第六,产业变迁和基础科研投资。
扫绿码加入智本社终身会员
学习
100门音频课程 + 100本经典解读
扫橙码添加我的企业微信
每日收到一份“清和小笔记”